【總幹事心聲】仍舊在說話

183

王家輝牧師

第十屆「新馬台泰印港聯合教牧長執激勵營」(以下簡稱「激勵營」)於本年九月二十四至二十六日在馬來西亞馬六甲舉行。今年的主題為「傳承宣教大使命、激勵信仰新生命、邁向豐盛上帝國」,共有160人參加。

二零零四年,第一屆激勵營同樣在馬六甲舉行,當時由基督教新加坡長老會、基督教馬來西亞長老會和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三個教會聯合舉辦,每兩年舉行一次。到二零一四年,第六屆激勵營時,泰國基督教會第七區會、印尼基督教會西爪哇大會百良安區會和本會才一同參與。

為紀念激勵營舉行二十周年,並且由基督教馬來西亞長老會負責統籌,因此舉行地點就定在馬六甲。重尋宣教的根亦成為本屆激勵營的焦點。

本會參加者共有十二人,包括六位教牧和六位長執。參加的教牧同工為:蘇成溢牧師、高國雄牧師、王家輝牧師、朱華健宣教師、何敏莊宣教師和袁達鵬宣教師。參加的長執則有:杜仁廉長老、吳錦輝長老、歐陽志剛執事、劉惠明執事、鍾文傑弟兄和龍欣翔執事。我們大部份人也是第一次踏足馬六甲,而其中一個驅使我們到來的原因,就是希望到馬六甲訪尋昔日宣教士的足跡。

今屆激勵營的大會講員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鄭仰恩牧師。鄭牧師畢業於美國普林斯頓神學院,主修教會歷史,獲哲學博士學位。返回台灣後,長期於神學院擔任教授職,亦活躍於普世合一運動。他在這次激勵營中設四個題目與參加者分享,分別是「大航海時代的東亞宣教」、「十九至二十世紀的東亞宣教與宣教神學觀點的演變」、「東亞改革宗教會的多元性及其宗派認同」及「二十世紀下半東亞教會的交流與合作展望」。鄭牧師所預備的內容相當豐富,極具啟發性,是「養分」極高的專題內容,使我們獲益良多。

米憐夫人(麗切爾)的墓碑。

在十九世紀初,西方宣教士期望將福音傳至中國,但當時滿清政府嚴禁洋人傳教活動,宣教士要進入中國國境便顯得十分困難。因此,宣教士退而求其次,選擇南洋一帶的華人社群作為傳教對象。由於馬六甲海峽是從西方到中國的重要海上通道,所以馬六甲便成為西方宣教士進入中國的駐紮地和補給站。他們在此等待機會,隨時準備前往中國。

眾所周知,本會有關中學——英華書院由馬禮遜牧師於一八一八年在馬六甲創辦。倫敦傳道會(即是現在的世界傳道會)於一八一三年派遣米憐牧師(William Milne)協助馬禮遜牧師,而米憐牧師結果成為英華書院首任校長。可惜米憐牧師英年早逝,享年37歲,而他的妻子麗切爾(Rachel Cowie)更比他早三年離世。他們夫婦的遺體與兩個年幼夭折的子女均埋葬在馬六甲基督堂(Christ Church Melaka)後面的荷蘭墓園(Dutch Graveyard)內。我們在激勵營的第一天下午有機會到荷蘭墓園憑弔,緬懷先賢事跡。麗切爾的墓碑有碑文佐證,可是卻沒有提及米憐牧師,我們只能從大大的墓棺推測該是夫婦合葬於此。

米憐牧師的宣教事奉不足十年,不單應付繁重的工作,更先後經歷喪子女與喪妻之痛,最終英年早逝。弟兄姊妹可能也會疑問,這樣的付出是否值得?公元二世紀的拉丁教父特土良曾言:「殉道者的血是教會的種子」,若要補充一句,宣教士和他們家人的生命也是教會的種子。 「他雖然死了,卻因這信仍舊在說話」(希伯來書十一章4節下)。這句經文確實深刻地反映了許多宣教士的生命和事奉。他們雖然已離世,但他們的全然委身仍然激勵著後人,成為教會和信徒的榜樣。

本會12位參加者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