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幹事心聲】成長的樂土

597

王家輝牧師

近來最令人關注的香港新聞,「學生自殺」必然佔了一席位。這是既令人傷心,也教人憂心!所有的數字,並不是冷冰冰的,而是代表著一個又一個生命。每一宗新聞,背後牽動了許多人的情緒和情感。

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是本港其中一個主要辦學團體,面對「學生自殺」問題,我們可不是旁觀者。我們需要正視問題的原因,更需要想辦法防止悲劇繼續發生。這些事件就算只有一宗也嫌太多了!

相信縱使沒有專家的分析,我們也知道造成「學生自殺」通常有多重遠因令當事人傾向尋死,而到最後必定有一個近因促成這個決定。因此先讓我們概括地綜合各種相關原因。

綜合專家分析、傳媒報導和個人牧養經驗,以下大概是造成學生自殺的主要成因:

1.學業壓力

幾乎是所有的分析也把「學業壓力」放在促成學生自殺原因的第一位。大家認為香港是競爭激烈的社會,學生從小就要面對來自家長、老師、同輩和自己的壓力,要求他們在學業、興趣、品德等各方面均要有出色表現。然而,不是每個學生都能適應這種高壓的環境,有些學生可能會感到焦慮、沮喪、無助或失去信心,甚至產生自殺的念頭。根據不同調查顯示,普遍中、小學生最主要的壓力來源是考試和功課。

2.缺乏支援

面對壓力和困難時,學生需要有足夠的支援和資源去緩解情況,例如家人、親友、老師、輔導員等。然而,有些學生可能缺乏這些支援網絡,又或者不願意尋求幫助,其中部份原因是他們覺得羞恥、無助或不被理解。同樣根據多項調查顯示,為數不少的學生均表示沒有訴說心事的對象,也有學生不想麻煩別人或不想被別人知道自己的情況。

3.社會動盪

從大型社會運動,以至新冠肺炎疫情來襲,這幾年的不安狀況對學生的心理和情緒造成了負面影響。一方面,這些事件可能增加了學生的壓力和不安感,讓他們擔心自己和家人的安全和未來。另一方面,這些事件亦可能引發了學生之間的分歧和衝突,讓他們感到孤立和無助。最常見的學生情緒反應是沮喪和憤怒。

以上只是概括分析,個別學生所遭遇的情況是十分獨特的,包括家庭狀況、朋輩和媒體影響,還有個人性格因素等等。我們不能以簡單的方法作出結論。

在反思社會現象背後的原因時,大部份焦點也落在學生的身上。反而我們較少留心大環境對學生的影響。為何學生要面對這樣的學習壓力呢?原本每個學生該有的快樂童年,是誰把他們奪去呢?是學生自己,還是成年人?我們這群成年人在建構一個怎樣的社會讓學生們去成長呢?他們對未來可有豐富的想像,抑或覺得一切已成定局,只能選擇跟從,還是被放棄?

「學生自殺」並不是學生出了問題,而是我們整個社會出了問題,令他們感覺不到這裡是成長的樂土。這裡只是成績比拼的戰場,結果是有人成為勝利者,有人成為失敗者。

香港教會興辦這麼多學校,我們當反思有否成為建造戰場的促成者?如果我們確信在上帝眼中,每個人也是有價值、也是寶貴的,那麼我們就要在學校中讓學生們感受得到我們是這樣相信,也是這樣實踐所信。但願每一所學校,我們身處的社會能夠成為學生成長的樂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