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小傳】走過動盪的大時代——譚沃心牧師(下)

957

容慧雯 本會執行編輯

(續上期)
推動中華基督教會合一運動

譚沃心曾兩度離任廣東協會總幹事之職,第一次於一九三三年十月在廈門鼓浪嶼召開之中華基督教會第三屆全國總議會會議上,被選為全國總會會長,翌年到上海上任,至一九三七年任滿後回到廣東協會復職,但不久後廣州受日軍空襲,譚沃心帶領廣東協會南下香港設辦事處,繼續推進廣東協會事工。15 一九三九年,譚沃心受美國芝加哥華人教會邀聘,向廣東協會請假前赴美國上任,未料一去便要等到一九四五年抗戰勝利後翌年才能回國,一九四六年重返廣東協會復任總幹事之職,16 積極帶領廣東協會投入各項重建與重修工作,協助屬下堂會、醫院及學校逐步復員,並關注各地教務、教育、文字、醫藥、戰後社會救濟等工作,以至青年、婦女、神學教育、同工進修與待遇等之發展與改善17;又響應協進會提倡的三年奮進運動,鼓勵教友對內奮興,除舊更新,對外進取,引人歸主。18

1946-1950:社會劇變下教會的變化

然而,抗戰勝利不久後國家很快又陷入了內戰,好些位於被共軍解放地區的教會面臨難以維持堂務,一方面是經濟窘迫,來自差會的經濟援助被中斷了,加上不能向教友收取奉獻,因會被視為剝削人民的表現,教牧人員連基本生活都成了問題,不得不靠其他副業來維持生計;另一方面,教堂又隨時被共軍徵用作其他用途,嚴重影響了教會日常聚會。19 在此期間,全國總會極力保持政治中立的立場,並設法援助於解放區內的堂會。20 不過,當共軍漸漸取得全面勝利,全國總會以至廣東協會的立場與態度亦開始有所轉變,尤其於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成立以後,更有了急速的變化。

一九五零年九月二十三日,吳耀宗與四十位基督教領袖聯名在《人民日報》發表了〈中國基督教在新中國建設中努力的途徑〉(即三自革新宣言),號召中國教會實行「自治、自養、自傳」,支持與擁護「三自革新宣言」及參加三自愛國運動。一九五一年二月,廣州市教會發表了《教會「三自」計劃研究會宣言》,提出要堅決與帝國主義和外國差會斷絕關係,要靠自己的力量重新建立一個「自治、自養、自傳」而為中國人民服務的教會;六月「廣州市基督教抗美援朝三自革新運動委員會」(一九五五年改為「廣州市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正式成立,並取代了原來的廣州基督教聯會的領導位置。21

這種急劇的轉變,也反映於一九五零年以後廣東協會出版的《廣協通訊》。以往刊物主要報導會內事務,以及與基督教信仰有關的內容,但漸漸地卻出現更多關於「基督教三自革新運動」、「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資本主義」、「解放」、「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的主題文章,接續還有「揭發基督徒反革命分子罪行大會」、「反右鬥爭」、「控訴」以及各種「學習班」等群眾運動的報導,甚至有宗教人士,包括廣東協會的牧師被判為「右派」、「反革命分子」、「帝國主義走狗」的消息,在在呈現了當時代中國教會處身社會的複雜性、混亂性與危機性。22

大時代洪流中的順流與逆流

踏進一九五零年代,正值此一歷史轉折點,年逾六十歲的譚沃心宣告從嶺南大學協和神學院院長之職退休,但仍擔任廣東協會會長及廣東公理傳道會主席,並以部份時間兼任嶺南大學協和神學院教授。23 其後不久,第六區會(即日後的香港區會)與廣東協會便中斷了聯繫,24 這意味著從此香港再無法獲悉廣東協會的近況與消息。

若翻查此一時期的香港報章,不難發現時有出現「迫害教會」、「傳教士被驅逐出境」、教徒「被監禁/軟禁」的報導。25 甚至,一九五三年五月十九日香港《工商日報》刊出了一則有關「曾受利用牧師譚沃心獄中自殺」的消息。26 不過,根據一九五三至五四年間出版的《廣協通訊》,卻記錄了期間譚沃心出席聚會的身影。27 香港《大公日報》於一九五五年二月二十三日刊登了一篇〈訪譚沃心牧師〉的文章,訪談中譚沃心表達了對新中國的讚賞與投入,及對美帝國主義發動侵略戰爭的譴責。28 究竟真相是甚麼呢?

無論如何,根據現存不多的資料,一九五零年代譚沃心作為廣州市知名的教會領袖,他出席了在北京召開的中國基督教愛國會議(1954年10月);獲選為第一屆廣州市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副主席(1955年底);獲選為第一屆廣東省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副主席(1958年11月);擔任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委員;連續被選為廣東省第一至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以及廣東省及全國政協委員。29

1958年以後:教會被消磨殆盡

一九五七年年底,全國響起大躍進運動,為求「超英趕美」動員全國參與工業與農業的建設,結果連教牧人員都要投身到大鍊鋼鐵、人民公社運動及其他生產勞動中。30 有記載提到譚沃心在此期間,與教友們籌辦了廣東基督教三自農場,因資源匱乏為了建築農場的房舍,不惜親手拆掉自己一間房子來獲取建材。31 大躍進的結果最終釀至全國大饑荒,而過程中亦因各地方堂會人力與資源短缺,由此催生了教會聯合崇拜模式,主日學及團契活動也被迫全部停止。從一九五九年至一九六六年間,廣州市堂會共進行了三次跨宗派的教會大聯合,從原來共有五十二間堂會,最後僅剩九間,其中光孝堂、錫安堂、洪德堂(即今之河南堂)及惠愛堂為中華基督教會的堂會。32 一九六六年五月,歷時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爆發,全國陷入混亂,至此宗教活動被全面禁止;即便曾任廣東省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及全國政協委員,譚沃心也被抄家了,家門被封,家中雇用多年的保姆被趕走,他亦被趕到一間破房子居住。33

劫後餘生:教會復興,人終衰微

直至一九七六年十月文化大革命結束後,有記載已年過古稀的譚沃心再度投身復興基督教的工作,常夜以繼日地忙於教務;但是,還未等到一九七九年宗教政策全面落實,譚沃心卻於一九七七年九月突發腦溢血,雖然撿回一命,但後遺症令他從此左側身體癱瘓,失去大半語言能力,需要長期卧床。一九八一年,廣東省基督教協會恢復,譚沃心被選為名譽會長。一九八六年七月,譚沃心因心肺功能嚴重衰竭辭世,享年九十八歲。34(全文完)

15. 參梁圖光:〈譚沃心牧師傳略〉。
16. 參梁圖光:〈譚沃心牧師傳略〉。
17. 參譚沃心:〈協會三十年〉,頁26。
18. 參譚沃心:〈今年的年會〉,《中華基督教會廣東協會第十八屆年會等刊》,頁。
19. 參陳智衡:《合一非一律:中華基督教會歷史》,頁287、292。
20. 參陳智衡:《合一非一律:中華基督教會歷史》,頁291。
21. 其中廣州四位代表,除熊真沛為循道會牧師外,其餘三人:汪彼得、招觀海及胡翼雲皆為廣東協會的牧師。參廣州市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廣州市基督教協會及廣州市基督教歷史文化中心等編:《紀念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七十周年——廣州基督教會史料滙編專輯(1950-2020)》(南京:金陵協和神學院,2020年),頁6-7。
22. 先後被打為右派/反革命份子/帝國主義走狗的廣東協會牧師繼有招觀海、汪彼得及翁珏光;詳參1950年至1958年出版的《廣協通訊》。
23. 參《廣協通訊》(卷一1-2,1951年2月),頁12。
24. 1951年牧師胡翼雲於《人民日報》(1951年4月25日第六版)發表:〈控訴美國特務駱愛華〉文章,文中提到:「我們中華基督教會廣東分會,決心立即斷絕與美帝國主義的經濟關係,拒絕美帝國主義的經濟引誘,撤銷原有駐港辦事處,停止居留香港的外國傳教士的職務⋯⋯」,參《紀念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七十周年——廣州基督教會史料滙編專輯(1950-2020)》,頁143-144;及見於《一九五一年六區會執委第七次會議》(1951年5月21日),討論事項第二項:「本區會應更改名稱問題」,其中提到:「廣東協會經已與本區會脫離關係⋯⋯」。
25. 可瀏覽香港浸會大學圖書館特藏網頁(http://library.hkbu.edu.hk/collections/special-collections-archives/)— 華人基督宗教文獻保存計劃(Archives on the History of Christianity in China)內之剪報資料。
26. 參〈穗共續摧殘宗教,數百基督徒被捕,曾受利用牧師譚沃心獄中自殺〉,《香港工商日報》(1953年5月19日)。
27. 如1953年8月間,譚沃心出席了兩次會內籌募運動經費的大會,兩次聚會皆由譚沃心證道。參《廣協通訊》總號23(1953年9月15日),頁2。
28. 馮蕾:〈訪譚沃心牧師〉,《香港大公日報》(1955年2月23日)。
29. 參〈喜訊〉,《廣協通訊》總號32(1954年7月21日),頁1、《紀念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七十周年——廣州基督教會史料滙編專輯(1950-2020)》,頁8,以及《百歲牧師譚沃心(1889-1986)》。
30. 參《紀念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七十周年——廣州基督教會史料滙編專輯(1950-2020)》,頁9。
31. 參《百歲牧師譚沃心(1889-1986)》。
32. 參《紀念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七十周年——廣州基督教會史料滙編專輯(1950-2020)》,頁9-11。
33. 參《百歲牧師譚沃心(1889-1986)》。
34. 參《百歲牧師譚沃心(1889-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