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牛集】正向教育、基督教教育與香港處境

1175

呂以敏校長 蒙民偉書院

這篇文章,執筆於香港新型冠狀病毒第五波之時,日期為三月初,當文章刊出後,疫情與社會情況可能是另一番景象。變化之多樣性及速度,對過去數十年的香港社會及教育界而言,實在是前所未有。在這個特殊的大環境中,本文嘗試檢視正向教育及基督教教育在蒙民偉書院(以下簡稱「本校」)推行的情況和得著。

首先,正向教育是本校三年計劃的其中一個關注事項。在定立計劃前,學校的出發點是按著學生的需要,以校本全人教育發展藍圖為基礎,配合教育局價值教育發展的方向,加入不同渠道的意見,從而實現本校的正向教育計劃。正向教育是以正向心理學為基礎,本校應用了正向心理學兩大理論支柱──二十四個品格強項和幸福五元素(PERMA),藉以提升校內正向教育氛圍,並培育學生正向心理的素質。

為了培育學生的二十四個品格強項,本校以每一級別(Form Level)的班主任課作為學習活動的中軸,透過班主任角色作為中介(Mediator),將不同的品格強項教授給同學,並為他們開啟實踐的計劃。另以科組(Subject)及委員會(Committee)活動作橫向發展。學習過程中,老師們按同學成長階段及日常需要,將品格強項融入適切的課題及活動,藉此培養學生的品格強項。縱然本校推行正向教育遇上疫情,但老師們努力地在這段期間構思不同的點子,推行實體及網上的活動,好讓校內的正向教育元素得以持續及強化。

另外,為了實踐幸福五元素(PERMA),學校舉行了不同的活動,本校採取了上文所說的科組及委員會的橫向發展,作為推行模式,藉以豐富正向氛圍,現舉例三項活動說明。本校師生一同參與裝飾樓梯的設計工程,在校舍的當眼地方增添了正向裝飾,提示同學正向思維。除了靜態裝置的建構,本校亦推行了不少動態的計劃作為配合,例如:由本校學生輔導大使設計並錄製一輯英文短片介紹校舍最新的裝置和當中蘊含的意義;本校亦邀請了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田徑比賽金牌得主蘇樺偉先生蒞臨本校分享正向心得;本校舉行了口罩設計比賽,同學構思正能量口號,得獎作品製成實物。在全校旅行日當天,所有同學佩戴上得獎的口罩,既是鼓勵得獎同學,也是正向氛圍的建立,以及藉著獨特的口罩,幫助同學和老師建構「蒙民偉人」的身分。

有了以上的實踐框架,讀者可能會問:正向教育及基督教教育在學校又是如何揉合起來呢?我們不難看到正向心理學的內容包含了不少聖經的養份,透過這些養份成為兩者共同點的聯繫。在二十四個品格強項中,感恩(gratitude)便是其中一個例子展示正向教育及基督教教育兩者的共同點。

感恩是一種感謝恩情的過程與經驗,其中涉及「關注」和「欣賞」生活當中的正向事物。在日常生活中,心存感恩使我們確認事物的正向價值和意義,更可以拓寬我們對人和事的觀點視角,亦能夠幫助自身正向情緒及思維的建立。本校把感恩的品格強項應用於教學活動上,筆者期望學生能夠有感恩的心態陪伴他們成長,並成為一種生活態度。因此,感恩是宗教早會的主要內容,筆者在早會分享中,鼓勵學生每天數算三件感恩的事。此外,筆者以「禱告的力量」作為早會分享的題目,禱告中的祈求和感謝,就是讓我們傾心吐意與神建立關係,藉此提醒上帝在我們身上的工作是滿有恩典的。另外,在學生活動中,學生輔導大使以感恩為主題連繫不同級別的同學。疫情期間,就讀中三、四及五的輔導大使,以感恩日記的形式,將筆記簿放在校內指定地方,內文是對中一的同學祝福及鼓勵。在另一時段上學的中一同學,當他們回校時,取回日記作出回饋與分享。以上例子,展現了感恩為學習的共同點,透過行動,包括祈禱、感恩日記將正向教育紮根在同學的成長歷程。

在推行正向教育的路上,它與基督教教育藉著共同點的養份,強化同學的正向思維,產生協同效應,透過不同的訓練及活動,使每一個參與者包括老師及學生都能夠在當中得到好處。筆者相信正向思維不是偶然而成的,是要經過悉心培育才能穩固。正向情緒與負向情緒比較,前者往往比較短暫而較容易消逝,但卻能促使思維靈活,使人富有創造力和提升效率。正向教育在個人成長中,特別是中學階段,是個人價值觀塑造的黃金時刻,因此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故此,正向教育及基督教教育結合的推行模式,在當下香港多變的大環境下,顯得額外有意義。 聖經的教導是「教養孩童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箴言廿二6)。筆者從事教育工作三十年,在香港疫情下對經文有深刻的體會,亦銘記於心。

參考書目 :

  1. Emmons, R. A. (2007). Thanks!: How the new science of gratitude can make you happier. Houghton Mifflin Co.
  2. Peterson, C., & Seligman, M. E. P. (2004). Character strengths and virtues: A handbook and classificatio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and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3. Rashid, T., & Seligman, M. (2018). Positive psychotherapy : Clinician manual.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